如何把握人性化管理中“人情”与“制度”之间的度?
导读:企业都有自身的管理制度,在制度之外,还有一个无形的东西,叫人情。这让很多企业主困惑:企业管理是靠人情还是靠制度?占核心地位的究竟应该是人情还是制度?
其实,根据企业文化和规模的不同,在每个企业的管理中,人情和制度会各有侧重。对于初创型的企业,由于规模小,人情化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,但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,“人情化管理”让企业再也无法突破,导致很多企业“长不大”。因为企业穿的制度这件“衣服”太小了,而企业大了,“衣服”却没换,当然束缚企业的成长。
今天,本文就跟你探讨如何化解人情和制度的矛盾?如何把握人性化管理中“人情”与“制度”之间的度?
我有一个咨询客户,这位老板的手下有一个厂长管理着一家有着500多名员工的工厂。在一个偌大的工厂里,这个厂长却几乎天天在车间帮着员工搬货,基本没发挥管理的职能。据说,这个厂长已经跟这位老板一起工作了16年。为此,这位老板很苦恼,一方面,他感恩于这位从创业初期一直跟随他到现在的“元老级”员工;另一方面,这位“元老级”员工的工作能力又确实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,按照公司的发展要求,理应做降级或辞退处理。这位老板在人情和制度之间徘徊、犹豫。当时,我告诉这位老板:“我们要树立一个‘正念’,而且要把这个‘正念’传达给这个厂长及所有的员工。”
什么“正念”呢?就是给想做事的人以机会,给能做事的人以舞台,给做成事的人以荣誉,给做不成事和不做事的人以危机感。
其中,给做不成事和不做事的人以危机感是核心。很多企业处处讲人情,到最后,企业做不大,产品做不精,企业发展受到制约,老板就自认倒霉,心想员工跟了自己那么多年,也不容易。这是老板在通过人情化扼杀企业本来的生命力。我经常讲,伟人都是“恶人”,真正成功的人都是作过“恶”的人。这个“恶”指的是对员工要求严格。要想做一个负责任的老板,对管理一定要严格,因为管理是一场严肃的爱,是大爱,是有益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成长的。
我有时候也会很严厉地批评朗欧企管的老师。因为做管理变革要求必须在数据上看到效果,我经常做一个形象的比喻,好比普通的培训师只是给企业开了个“方子”;而做咨询不仅要给企业开“方子”,还要给企业“抓药”,看着企业把“药”吃下去,看着企业的“病情”好转。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得实实在在。
中国式管理,讲人情难以避免,要化解人情和制度的矛盾,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知正念:给想做事的人以机会,给能做事的人以舞台,给做成事的人以荣誉,给做不成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以危机感。
企业里面有这样的现象:用人性化的帽子来掩盖管理的不足。认为管理做不好,是因为制度不够人性化。“人性化管理”是企业界的一个时髦话题,好像人性化管理成了企业打造和谐团队、提升员工满意度、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必胜法宝。我不排斥人性化,但是一定要正确理解“人性化”这个词,不然就会走入误区。
什么是人性?人性包括天性和习性。天性是什么?通俗讲,天性就是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。吃要有食物,睡要有房子,而要有钱才能有东西吃、有房子住。作为企业来讲,就是要盈利。只有盈利了,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员工提供劳动报酬。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性组织,稻盛和夫先生讲过,企业不盈利就是犯罪。企业要盈利才能让这个社会性组织得以运转。但是企业怎么样才能盈利呢?就需要把产品生产出来,交给客户,卖给消费者。那么,怎样才能把产品生产出来呢?就需要每一名管理人员、每一名员工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。
顺着这个逻辑,我们发现,尊重人性就是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。问题是在很多企业里面,存在错把习性当人性的现象。习性是什么?习性就是抽烟、喝酒、我要吃甜的、我要吃酸的……具体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,就是不按计划操作、不按规定执行、生产车间挑单生产,导致最终工厂出不了货。
结语
人性化管理不是顺应人的习性做管理,也绝非是绕开制度而少管或不管;相反,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坚决捍卫制度的权威,以制度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绝大多数人赖以生存的企业利益。制度是“去习性、保天性”的,企业需要制度化管理,帮助员工按照流程、规定做事。所以,化解人情和制度的矛盾的切入点就是要重塑面子文化,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性。
不要把相互包庇缺点和错误当成讲面子、讲人情,而要把对事情较真、把推动企业发展当作讲人情。
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,免费学习管理课程
www.langouqg.com 广州市企业管理咨询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