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老师

张应春:责任不清,部门间总是在争吵扯皮,怎么办?

发布日期:2023-10-20
分享:
|导读


作为朗欧企管的创始人,张应春在和企业管理者交流的时候,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:随便一个小事,都说这不是自己部门应该做的,闹到最后只能靠老板来决定由哪个部门去干;有时候,明摆着就是某个部门有问题,当你指出来时,对方却不肯承认,越搞越僵,甚至就此成为死对头。诸如此类责任不清的事,导致部门间总是争吵不断,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。


是什么导致企业里面责任不清?我们又该如何解决部门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呢?经过十多年带团队深入500多家企业的实战咨询,张应春老师认为有这样4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:企业仍是传统的金字塔管理结构、职能叠加现象严重、流程不规范、执行落地靠感觉凭经验。这些要因也是我们解决推诿扯皮问题的关键所在。现在,让我们跟着张应春老师的步伐,对这些问题探究一二。

 

一、张应春:传统的金字塔管理结构的问题

 

在传统生产企业中最常见的管理形式就是单一化管理,后被“科学管理之父”弗雷德里克·温斯洛·泰勒定义为金字塔型管理模式。

 

在这种模式下,企业的管理结构依据权力的大小、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。我们可以从组织结构图去看,企业的权力模型就像一个“金字塔”,由高层、中层、基层管理、基层构成了企业的“大金字塔”。企业里面每个部门自上而下又构成了一个个“小金字塔”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31020152452.jpg


 图: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

 

大部分企业延续的就是这种科层制的层级结构。其实,金字塔管理模式确实有其优点,比如结构严谨、等级严明、组织稳定、命令统一等。但这样的组织结构也决定了信息的传递路径长,经常导致决策的滞后性,而且信息在层层的传递过程中容易失真,导致决策的失误。这些特点就成了责任不清的重要原因。

 

比如,某企业的仓库归属PMC部管辖。当仓库的发料员跟生产部的领料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,车间的领料员会将问题反馈至车间主管,车间主管反馈至生产经理,生产经理再找到PMC部的经理,PMC部的经理再找到物控部的主管,物控部的主管再找到仓库的负责人,仓储部负责人再具体跟发料员了解情况、发号施令,问题才得以解决。但问题只是暂时性解决了,下次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。这是因为责任并没有真正理清,只是暂时地都推到了中高层管理者那边。试问,如果每个基层小事都需要中高层决策,这样的组织还有什么效率可言?

 微信图片_20231020152456.png图:“金字塔”模式下的信息传输路径

 

其次,我们任何一个管理结构,传递的都不仅仅是信息,也是权力、利益和责任。然而金字塔的管理结构因其层级较多,在层层传递的过程中,就渐渐地弱化了责任主体,所以职责不清的问题就产生了。比如,一旦出了问题,追究责任便会掉入“你交代了,我传达了,他没执行”的怪圈当中。

 

这个时候,有人就说:“张老师,我们的管理结构已经很多年了,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去重组结构。那要怎么化解“金字塔”模式下的信息传输所造成的职责不清的问题呢?”对此,我认为有两个动作你是可以去做,而且也会有成效的。

 

第一,人事分离。

 

人事分离,指的是将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人和事剥离开来看待,使得人归人、事归事,我们既不能用管人的方式去管事,也不能用管事的方法去管人。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因素在里面的,而事情则重在讲流程、讲标准。在“金字塔”式的管理结构下,人事分离的核心在于横向管事、纵向管人。

 

纵向管人,是指在传统的金字塔管理结构下,当人出现问题的时候,我们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领导式管理。横向管事,是指企业业务流程往往是跨部门横向发生的,我们要赋予每个部门“小金字塔”层级下的员工管事的权力。

 

我们以生产部的领料员为例,从组织结构上看,他归车间主管、车间经理管,这就是纵向管人;同时我们还要赋予他同层级岗位之间管事的权力,比如,当他发现所发物料有数量或质量问题时,他有直接要求发料员整改或乐捐的权力,这就是横向管事。

 

任何一个岗位,任何一个人,从行政的角度来讲,它是一条线,但从事情的角度来讲,它是另外一条线。因此,我们要从管理思想上解决这个问题,把人和事分开。

 

第二,流程规范。

 

我发现很多企业的流程规范,都有一个问题:流程链接的是部门。流程规定上也是要求这个部门该干什么,那个部门该干什么。这样的流程,与其说是一份流程文件,倒不如说是一份岗位职能职责说明书。就像ISO文件,尽管很全面、很具体,很多企业却难以落地。

 

流程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职能的设计上,而应当落实到岗位和岗位的链接和协同上。一份有效的流程文件链接的是岗位而不是部门。比如,“计划员每天下午4:00必须给生产部下达明确的生产计划”,这个流程内容链接的就是计划员这个岗位,而不是PMC部门。

 

因此,在制定流程的时候请记住:流程链接的是岗位而不是部门。


二、张应春:职能叠加的问题

 

当我带领朗欧咨询团队到企业做调研的时候,问到员工对流程的感受,常常会听到他们抱怨:“张老师,我们连签个物料请购表都能跑断腿,每次一签就要找六七个人签字。”但当我问签字的负责人:“为什么签字?了解具体的事情吗?”他却回答不上来,只是说按流程规定该他签字。其实,每一个人的签字,都意味着很多的管理职能是有叠加的,会有多头管理的现象。

 

职能叠加的问题非常普遍,特别当传统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,在管理的过程中,为了杜绝一个问题的发生,就会让一个、两个、三个岗位同时负责。但是这么多人负责,到底谁是第一负责人?大家都说不清。所以,一旦有了问题,就容易互相推诿,都会认为是对方该负责。

 

那么,这个问题怎么解决?我提出以下两个要点,可供你作为参考。

 

1. 可以多人监督,但不能多人决策和执行

 

任何一个岗位,都是可以由横向多部门或多人进行监督的。这就像我们去银行办事一样,一般大额的交易或办重要的事项,办事员办完后,旁边一定还有一个人复核一下,而且还要签字盖章。但为什么不能多人决策和执行呢?

 

我举个例子:车间的生产计划,生产部在排,PMC部在排,老板在指挥,业务部还要时不时插个单,以至于好好的生产节奏都打乱了,最后交期也延误了,那么,谁该为这个结果负责呢?有人说应该由业务部负责,因为业务员的随意插单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计划;有人说应该由生产部负责,因为车间不按计划作业,随意挑单生产造成交期延误;也有人说应该由老板负责,因为老板的强势插单打乱了生产节奏……谁都在决策,出了问题谁又都有自己正当的理由,那么,到底谁是第一负责人呢?这就是典型的职能叠加导致了责任不清、推诿扯皮。

 

因此,要减少职能叠加的情况,就要避免多人决策和执行。

 

2. 遵循“四个一”原则

 

 什么是“四个一”原则?即一事、一人、一权、一责。简单来说,就是同一件事、同一个人、同一份权力、同一份责任。

 

这里的“同一个人”,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最小的责任单位。比如,你是以三个人为一组的,那这个小组也叫“一个人”;小到一个工序,也可称之为“一个人”。

 

一件事情,一定要有一个责任主体。这个责任主体,一定是拥有最主要的权力的。有了最主要的权力,也就意味着要承担最大的责任。所以,朗欧老师在制定流程规范的时候,就会要求有一个主导人。流程规范赋予了主导人很大的权力,但同时他也承担着最大的责任。

 

“一事一人一权一责”,让责任、权力明确,让目标也比较明确。因此,任何一个岗位只要遵循这“四个一”的原则,基本上就能够解决职能叠加的问题。

 

三、张应春:流程规范的问题

 

1. 流程规范的目的是服务而不是控制

 

许多企业在制定流程、优化流程的时候,出发点是“控制”的思维,即怎么通过流程的规范将问题管控住,怎么约束其他部门配合“我”的工作。

 

所以,一有问题就制定很多条条框框,以此约束别的部门、别的岗位,然后就等老板一签字,如同拿到“尚方宝剑”。这就好像钦差大臣拿着谕旨,挂着虎符,别着免死金牌一样。比如,遇到别的部门不配合,他就会拿出签好字的文件,告诉对方:“你没有按照流程文件执行,影响了我的业绩,出了问题是你的责任……”

 

长此以往,每个部门的负责人手上都有一摞厚厚的流程文件,无一例外,都在约束别的部门、别的岗位该做什么,该怎么做。比如,PMC部门流程里就会规定生产部的计划准交率,规定他们每天在几点钟之前要把报表交过来,每天几点钟之前要跟下一个部门交接好,却没有对自己部门有相关的约束。

 

当每个部门都拿出自己的流程振振有词时,你就无法断定谁是责任人了。你看,这样的流程能够执行吗?流程本身是为了优化、简化,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。但我们很多企业里面做的流程,反而成为推卸责任的依据。

 

2. 流程一定要有6个要素

 

流程标准,是组织管人管事的一个具体表现。那么,怎么制定可行的流程标准呢?我们朗欧企管总结出了流程六要素:标准、制约、责任,责任主体、工作时效、具体动作。

 

其中,“标准”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,“制约”是解决谁去检查、谁去制约的问题,“责任”是解决没有做、没按要求做要担什么责任的问题。

 

为了解决“怎么做”这个问题,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细化,要求标准必须明确责任主体、工作时效、具体动作,简单来说,就是明确:谁?什么时间?做什么动作?(注:这是张应春老师通常提到的小三要素。)

 

一个合格的流程文件需要具备这六个要素,这就像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具备主谓宾,才能把事实描述清楚,然后再加定语、状语、补语,就可以让句子变得优美。

 

虽然要素要完整,但是不要“假大空”,避免出现诸如“加强、提高、规范、按流程操作……”这种描述性的语言。在我们的流程文件里面,只有简单才能高效,只有明确,才能够分清责任。

微信图片_20231020155112.png

图:**企业备料管理流程卡

 

 

四、张应春:执行落地靠感觉凭经验

 

我发现很多管理者在陈述工作、在开会的时候,都是在用感觉和经验在沟通。比如,“品质问题很严重,总是欠料,生产部老是不按计划执行……”类似的话,都是带有情绪的表述,这就是在靠感觉和经验说事。

 

那么,怎么解决靠感觉和经验的问题呢?一定要用数据和事实去呈现问题。只有数据才能够更好地呈现事实,也只有对事实进行具象化的呈现,才能够说明问题,才能够分清责任。

 

比如,你不要抱怨PMC部门总是欠料,你要统计欠料次数;你不要说生产部门的品质有问题,你要统计好生产部的直通率、一次交检合格率;你不要说生产部老是不按计划执行,你要统计出生产部实际执行的次数,然后分析出生产部的执行率,等等。

 

如果企业里面都在靠感觉凭经验,都在讲“差不多、还可以、一般般”,是无法分清责任的。但用数据和事实去呈现,比如,基本目标是完成90%,最后完成了95%,那就是达成目标,甚至超标,可以奖励;要是最后只完成60%,那就要承担没完成的责任。所以,通过数据,我们就能明显地理清责任。

 

|结语

 

责任不清、部门间总是在争吵扯皮,这是很多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。但是一个公司要想发展好,一个团队要想做出好的业绩,就必须权责利清晰,这样大家才会真正尽心尽力去工作,而不是人人有功劳就抢,有风险就逃避。对此,朗欧企管创始人张应春认为,解决责任不清、互相推诿的关键,就是要组织管人、流程管事。具体来说,就是人事分离、流程规范、岗位职能清晰、用数据和事实来执行落地。

 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互联网,图片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
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朗欧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