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应春谈管理:股权激励在什么条件下才有效?
导读:中小制造型企业,为了留住人才、激励人才,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想到了股权激励,都试图打造一个“金手铐”,用长期利益把人才和企业发展捆绑在一起。
然而,在我走访调研企业的过程中发现,80%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改革都以失败告终。为什么股权激励难奏效?股权激励在什么条件下才有效呢?本文带你探究一二。
一、企业推行股权激励的主要原因
很多老板、高管经常去听股权激励的课程,回到企业后都希望做股权激励。特别是在制造型企业,我总结发现企业期望推行股权激励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:
第一,通过股权激励能够用未来的利益激励当下的人才;
第二,通过股权激励能够化解“你给多少钱,我做多少事”和“你做多少事,我给多少钱”的矛盾。
你看,基于这两点,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动心,从老板到员工,我们都希望推行股权激励。但事实上,我通过实地的走访调研发现,80%的制造型企业在推行股权激励的过程当中是失败的,或者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。什么原因?我们具体分析这两个期望,它是有问题的。
“用未来的利益激励当下的人才”。如果在当下,员工就已经是人才了,我们为什么不当下去激励他呢?我们可能会讲,我利用未来的利益去激励、去促使他成为未来的人才。问题是,如果他当下不是人才,他怎么能够给企业创造利益呢?当下没有利益,未来的利益又从哪里来呢?我们仔细思考一下,“用未来的利益激励当下的人才”或者讲“用未来的利益去激励当下的人,促使他成为未来的人才”,其实是矛盾的,或者说其中的不确定性太大了。
老板思维认为“你做多少事,我给多少钱”;员工思维认为“你给多少钱,我做多少事”。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很难化解这个矛盾,因为站在劳资的角度看,一个是买方,一个是卖方,这种劳资的博弈是始终存在的。劳资博弈内化到员工内心里面的状态是始终持怀疑态度,“老板能否兑现承诺?”仔细一分析,这些让企业推行股权激励的两个原动力,其实都是有问题的。当然这只是代表朗欧咨询及我个人的观点,可能很多人并不认同。
二、股权激励在什么条件下才有效?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