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老师

张应春谈管理:工厂转型升级,老板要做的5个转变

导读: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中国制造融入了世界产业链,深度的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,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,产业升级,社会多化等多个阶段。当下,中国制造正经历着关键的“改革转折区”。在这个背景下,朗欧咨询认为,企业的改革升级首先是老板、领头人思维的革新。


本文从老板的角度为你解读,在新时代背景下,身为工厂老板必须要做的5个转变。


1、从同行视野、国内视野向国际视野转变

“不去观世界,何来世界观”,近年来,我带领许多企业家去了德国、日本、美国等国家,这是在游学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体悟最深的一句话。


我们企业家一定要走出去看,你不去美国看看你不知道科技的差距;你不去德国看看你不知道设备技术自动化的差距;你不去日本看看你不知道我们的工艺、人的职业化跟别人的差距……


从2019年开始,我发现每年在出国游学的队伍中,80年、90后企业家的人数占比越来越高。他们大多没有了语言的障碍,有一颗开放学习的心,更加能够快速地接受新生事物,这也是中国制造的未来,是值得赞许的。


但有的时候我也思考,我觉得有两类人不要出去。第一类是,还没搞清楚企业内部问题的企业家。也就是说,我们走出去是要有目的性的。比如,设备升级、工艺改造、管理提升等;第二类是,企业生死存亡边缘,情绪不太稳定的老板也不要出去。在16年的时候,有一个老板跟我去了德国以后,他说,“张老师,回去后我就把工厂卖了,这差距太大了!再干20年也超不过他们。”我心里想,这不麻烦了吗?你出来一趟回去后把工厂卖了,我都变成罪人了。我说你冷静冷静,回去三个月以后再说。当然后面工厂也没有卖,18年我去他企业参访的时候,已经成功地进行转型升级。


所以,我的心态是很复杂的,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,我们企业家“走出去”是找差距,学经验,提高自我的认知。认识到差距就可以了,千万不要产生恐慌的情绪。如果你对你企业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,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,所对标的国际企业也非常清楚的话,我们还是需要多走出去,不断打破自己认知的边界,明确新的目标和方向。


2、从“向外求”向“向内观”转变

在企业的“护城河”处于“外”的发展阶段,我们习惯于向外求。求资源、求人脉、求人才、求管理体系、求经营方法。就像“围城效应”一样,很多企业家认为围城以外,自己圈子以外就是“蓝海”,因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实在太难了。但其实当真正走出来深入了解以后,就会发现已经是片片“红海”。作为企业家而言,不要再去迷恋外部优势。

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朗欧: